核心提示: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,是重庆市率先开办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高校,2008年首批招生36人,其中还有2名男生。经过两年的家政知识系统学习,他们已全部走上为期一年的实习岗位--当一名“高级保姆”。
技能教育与市场对接,就业既有“钱”景又有前途
“大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做家政?我觉得不光可以,而且还大有可为。”张定远十分看好大学生做家政的前景。他认为,现在的家政不仅是扫地、收拾屋子那么简单了,面对客户的需求,这个行业需要高学历、高素质的大学生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、全方位的家政服务。
家政服务员要提高业务水平,就需要一些专业人才出现。有鉴于市场的需要,近几年,家政专业在一些公办高校悄然兴起。全国第一个开设正规学历教育家政学本科专业的吉林农大从2003年开始招生,2007年第一批毕业生走向社会。目前,已经培养近200名毕业生。
重庆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副主任、市家政协会负责人叶宏认为,公办高校正规专业出来的家政专业人才,会为家政服务行业注入新鲜血液,对该行业的规范化将起到促进作用。
重庆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孙元明认为,要想更多的大学生能进入这个行业,一方面需要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,另一方面也需要全社会改变对保姆的看法。提高薪水是吸引大学生加入这个行业的一条途径,但要提高薪水一定要有专业的服务,这就需要培训。大学里的传统教育是基础教育,但“家政专业”是技能教育,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。
通过技能教育与市场对接,这与西方的做法是接轨的。在国外读一个研究生一年就够了,但是要学到职业技能可能3年都不够。大学生来学习如何当保姆其实是提升社会服务的关键一步,这是对传统观念一个很大的冲击。高学历者来做保姆,可以提升保姆这个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。
孙元明尖锐指出,职业无贵贱,更何况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远比旁观者预估的要强,因此没必要把争论焦点纠集在人才是否浪费这个环节上。关键的问题是保姆是不是一份既有“钱”景又有前途的职业?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、家庭小型化阶段,加快家政服务大有可为,而欧美、日本等国的发展经验似乎也可以提供乐观参照
(本文来源:四川新闻网-四川工人日报 )